艾愛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艾先生:18611544009
丁先生:18610251711
王先生:13552023937
企業QQ:133030818
郵箱:133030818@qq.com
網址:ghvltca.cn
地址:北京房山長陽熙悅匯9號樓1506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山東省科學技術廳、煙臺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于2024年1月11日在山東煙臺揭曉。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
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2023年12月6日商運投產,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模塊化第四代核電技術商業化運行的核電站,標志著我國在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對推動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能源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02 神舟十六號返回 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于2023年5月30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后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
03 超越硅基極限的二維晶體管問世
北京大學彭練矛院士、邱晨光研究員團隊構筑了10納米超短溝道彈道二維硒化銦晶體管,首次使得二維晶體管實際性能超過業界硅基10納米節點Fin晶體管和國際半導體路線圖預測的硅極限,并且將二維晶體管的工作電壓降到0.5V,室溫彈道率提升至所有晶體管最高紀錄的83%,研制出國際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維晶體管。
04 我國科學家發現耐堿基因可使作物增產世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員科研團隊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和院校合作,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主效耐堿基因AT1,可以顯著提高高粱、水稻、小麥、玉米、谷子等作物在鹽堿地上的產量,且在改良鹽堿地的綜合利用中具有重大應用前景,有望為我國糧食安全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05 天問一號研究成果揭示火星氣候轉變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美國布朗大學和天問一號任務工程團隊,瞄準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豐富的風沙地貌,揭示了祝融號著陸區可能經歷了以風向變化為標志的兩個主要氣候階段。
06 我國首個萬米深地科探井開鉆
2023年5月30日上午,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深地塔科1井開鉆入地。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境內,緊鄰埋深達8000米的富滿10億噸級超深油氣區。這口井設計井深1.11萬米,設計鉆完井周期457天,將創造全球萬米深井鉆探用時最快紀錄。
07 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首次發現
08 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證據
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沖星測時陣列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
09 世界首個全鏈路全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落成啟用
空間太陽能電站(SSPS)是解決能源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答案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于2023年11月30日系統報道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巖院士團隊完成的逐日工程——世界首個全鏈路、全系統SSPS地面驗證系統。
10 科學家闡明嗅覺感知分子機制
山東大學孫金鵬教授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李乾研究員團隊合作,應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痕量胺相關受體(TAAR)家族成員之一的小鼠TAAR9(mTAAR9)受體在4種不同配體結合條件下與Gs/Golf(嗅覺特異性Gα)蛋白三聚體復合物的結構,進一步結合藥理學分析揭示了mTAAR9感知配體后被激活的分子機制。
來源:中科院之聲